金融消息,近日,微信推出了一款名為“親屬卡”的服務,用戶通過在微信上給父母、子女開通親屬卡,對方消費時由用戶代付,代付方可設置親屬卡的每月消費額度上限(最高3000元/月),每月自動延續。
同時,使用方可根據使用習慣推薦優先扣款方式,可自行切換。在消費時,若優先扣款方式失敗,則將按順序嘗試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完成扣款。
目前,“親屬卡”支持大部分支持微信支付的消費場景,暫不支持紅包、轉賬、理財、委托代扣等。
認為,微信在春節期間推出“親屬卡”,一方面是加強了代付方消費的活躍度,有利于提升微信支付的市場規模。另一方面,“親屬卡”也正是微信基于目前受眾人群橫向獲客的方式,通過現有用戶獲取更年長、更年輕用戶,以突破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瓶頸。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移動支付一直是巨頭們的必爭之地。在春節期間,BAT紛紛通過各種營銷方式來為自身的“支付”獲取更多的用戶,同時提高原有用戶的活躍度。
其中,百度與春晚聯合推出4輪9億元紅包,通過紅包的方式吸引用戶完成“綁卡”,將用戶納入到自身的支付體系內。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百度聯合春晚豪擲9億、騰訊發布“親屬卡”的雙重壓力下,支付寶仍然將支付放在了競爭的“制高點”。今年春節支付寶繼續通過“集五?!?、“親情號”、“余額寶年年有余”等活動來獲取新用戶,同時提高存量用戶的活躍度。
據了解,支付寶“親情號”與微信的“親屬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戶在支付寶邀請家人支付后雙方都可以獲得“紅包”,用戶可直接點開紅包進行開獎,紅包最高金額為88元。
據易觀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支付寶、微信在移動支付市場份額達到92.53%,其中,支付寶市場份額為53.71%,微信支付市場份額為38.82%。
在目前看來,在BAT這三大互聯網巨頭中,百度在支付環節長期存在短板。公開資料顯示,百度的支付始于2013年7月,與阿里、騰訊相比晚了2年,錯過了最佳入場時機。與此同時,由于百度的個人賬戶體系完善較晚,支付與個人賬戶的打通較為吃力,支付業務的拓展受到巨大束縛。
與此同時微信、支付寶已經逐漸成為用戶日常的支付習慣,百度通過與春晚聯合發紅包的形式在獲客后是否有能力夠吸引用戶循環使用,改變用戶支付習慣是最大難點。
有業內人士曾向金融表示,“我國居民能接受的移動支付方式不超過2種,沒有并列,只有取代”。
也就是說,百度9億重金發力支付也會給微信和支付寶帶來巨大壓力,即使不存在取代的風險,也存在著“蠶食”的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的一年里,銀聯云閃付、中國移動旗下和包支付、中國電信旗下翼支付、中國平安旗下壹錢包、美團、滴滴等紛紛開始發力移動支付,2019年移動支付領域或有洗牌趨勢。